NEWS最新消息

2020/09/04 住在這裏腦癌風險多50%!室內外我們該注意哪些?


【希望之聲2020年7月21日】(編輯:李智)腦瘤或顱內腫瘤(英語:Brain Cancer或Brain Tumour)是指腦內異常細胞的形成,定義爲任何顱內腫瘤,發生的位置包括了腦本身各種細胞(神經元、膠質細胞、淋巴組織以及血管)、腦神經(許旺氏細胞)、腦膜、頭骨、腦下垂體以及由其它器官轉移的轉移性腦瘤。主要分成兩種:惡性或癌症腫瘤,以及良性腫瘤。癌症腫瘤可再分爲原發性腦瘤與轉移性腦瘤。所有型態的腦瘤都會產生症狀,因爲腦瘤漸漸增大必會壓住該處之神經,影響其功能,所以臨牀表現因部位不同,包含頭痛、抽搐、視力問題、嘔吐、意識改變。典型的頭痛爲早晨時惡化,並伴隨嘔吐而頭痛減緩。其他特殊的症狀包含行走、說話困難,以及感覺異常。當疾病進展時,可能發生失去意識。在惡性腦瘤晚期,腫瘤細胞也會轉移至身體其他臟器。

腦癌並非臺灣十大癌症之一,但若不幸罹患往往難以救治,存活率不高。知名歷史學者李敖、政論節目名嘴陳立宏都是因爲腦癌殞命,讓人不勝唏噓。

《早安健康》報道,最近加拿大的一份調查發現腦癌與空氣中超細懸浮微粒的關聯,指出住在超細懸浮微粒濃度高的地方,會增加罹患腦癌的風險;住在大都市,罹患腦癌機率可能會增加50%!這項研究首次認證了超細懸浮微粒與腦癌之間的關聯性。

每立方公分超細懸浮微粒增加1萬顆,罹患腦癌的機率增10%

大家都聽過PM2.5,指的的顆粒直徑在2.5微米以下的「細懸浮微粒」,而在PM2.5裏面還包含更小的PM1.0,也就是顆粒直徑在1微米以下的「超細懸浮微粒」,因爲顆粒直徑更小,更能侵入身體組織。根據英國「衛報」,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學者Scott Weichenthal主持的研究分析了1991年~2016年之間190萬名加拿大成年人的醫療記錄,以及生活中暴露於污染的程度,且取得多倫多與蒙特婁兩個大城市的空污數據。專家表示,腦癌和超細懸浮微粒之間的相關性「出乎意料地明顯」。

這項發表在「流行病學」(Epidemiology)期刊的新研究指出,如果生活環境每立方公分(cm3)增加10,000顆奈米微粒(奈米微粒是指小於0.1微米的顆粒,比PM1.0的尺度更小),罹患腦癌的風險會增加10%以上。

Weichenthal表示,生活環境中奈米微粒濃度越高,罹患腦癌的機率越大,生活環境中奈米微粒濃度爲50,000/cm3的人,相比於濃度爲15,000/cm3的人,罹患腦癌的機率高出50%,而研究團隊取得的大城市 ─ 多倫多和蒙特婁的奈米微粒濃度爲6,000~97,000/cm3

奈米微粒濃度15,000/cm3 ─ 比較基準

奈米微粒濃度50,000/cm3 ─ 罹患腦癌機率高出50%

奈米微粒濃度6,000~97,000/cm3 ─ 多倫多和蒙特婁的環境奈米微粒濃度

腦癌是少見卻致命的癌症,一旦腦中長腫瘤往往很難救治。根據「國泰綜合醫院」衛教資訊,腦部腫瘤中有一半以上是「神經膠質細胞瘤」,神經膠質細胞瘤幾乎都是惡性的,而惡性腦瘤的平均存活期大約只有15個月左右。

室內空污少人注意,危害可能是室外空污的5倍!

冬天吹東北季風,中國的污染物質與懸浮微粒藉由季風吹入臺灣,室外空氣品質時常出現紫爆的狀態,這時候的解決方法或許是躲進家裏,但真的能安心嗎?室外的空氣品質有國家幫我們監督,那室內空氣品質呢?事實上,室內空品之糟可能比大家想像中的嚴重很多!美國環境保護局(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)曾做過室內外空污的比較,結果發現室內空污的危害性是室外的2~5倍!

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黃文宏表示,有一種跟建築物空污相關的疾病,叫做「病態建築物症候羣」,主要是建築物室內空氣污染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,包括噁心、全身無力、喉嚨痛、咳嗽、眼睛乾澀、鼻子過敏等症狀。污染源有3類:

傢俱與裝潢建材

黃文宏指出,許多建材都可能含有有毒物質「甲醛」,甲醛已被定爲一級致癌物質。

影印機、雷射印表機

影印機這些器材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「臭氧」及「一氧化碳」,會造成人體不適。

密閉空間裏來自人體的污染源

若處於人潮衆多的密閉空間,裏面會有很高的二氧化碳濃度,可能會造成換氧量不足的狀況,使人出現一些神經症狀。

臺灣人時常燒香拜拜的習慣也是空污一大來源。林口長庚醫院臨牀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透露,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曾做一項研究指出,只要點香,室內的PM2.5就會飆高。

要解決室內空污,必須適時開窗讓室內外空氣流通;若室外空品不好,不適合開窗,則可考慮開空調循環、過濾室內空氣,或是加裝空氣清淨機,減少室內空污對人體的影響。

汽車裏也有致命空污

開車時一般不會開窗,以免吸入道路上的廢氣,偏偏車子裏面也有空污問題。汽車的內裝在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膠水、油漆和塑料,這類材料都可能含有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」,包含苯、甲苯、苯乙烯、甲醛及丙烯醛等;在一定濃度下,這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能致命的。根據「BBC」報導,美國密西根州生態中心研究主任Jeff Gearhart表示:「超過200種化學化合物在交通載具中被髮現,而這些物質不受管制,所以使用者根本不知道他們所面對的危害。」

根據「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」資訊,要減少車內有害物質,建議在冷氣風扇出口安裝空氣濾網,去車內的異味。車主應經常打開車窗通風,有助於發散車內的甲醛、苯等有毒物質。建議可以在車子裏面放一桶加了食用醋的清水,醋可穩定甲醛,水則能吸附甲醛,降低車內有毒污染源。

資料來源:希望之聲
https://www.soundofhope.org/post/400480?lang=b5